用最好的作品回报观众(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凯发游戏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用最好的作品回报观众(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023年09月05日 18:26: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核心阅读

  今年电影暑期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中国电影新作品、新理念、新的生产方式以及全产业链人才的强力推动。日前,数百名活跃在电影工作一线的从业人员齐聚第六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分享创作心得,探寻未来方向,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电影总票房为206.19亿元,观影人次为5.05亿,双双刷新中国电影暑期档的票房纪录和观影人次纪录;在多部进口影片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国产影片票房为180.57亿元,市场占比为87.58%。今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中国电影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背后是新作品、新理念、新的生产方式以及全产业链人才的强力推动。

  前不久,第六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论坛上,活跃在电影工作一线的导演、编剧、制片、营销、科技视效、创投平台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电影企业代表、电影主管部门负责同志200余人济济一堂,研讨总结“中国电影新力量”近10年来的经验成果,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走出小我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新力量”走过近10年历程,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缩影。近10年来,一部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接力推出,中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信任感不断提升,从创作生产到营销传播的各领域人才茁壮成长……新时代,中国电影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不凡之路。究其原因,走出小我、拥抱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众多电影人尤其是青年电影工作者的执着追求。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回到历史现场,让电影作品表现我们这个时代新的历史发现、新的思想发现、新的艺术呈现。参与电影《革命者》创作的青年编剧张珂一头扎进浩瀚的历史资料,在读完关于李大钊同志的近千万字的资料之后,他被李大钊同志坚定的革命信仰深深震撼了。最终,创作者提取出“我相信”这一影片的精神内核,采取时空交错的创新方式讲述革命故事。“历史题材创作的守正创新首先来自正确的历史观。”张珂说。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捕捉时代脉动,让电影作品表现时代普遍又卓越的精神追求、普通又不凡的追梦者。从学电影到完成第一部电影,导演刘晓世用了22年,他曾在各种创作方向上东奔西突,直到他的一位试飞员好友去世,深受触动的他仅用14天就写完电影《长空之王》的第一稿剧本。影片既讲述我国试飞员群体的薪火相传,又呈现出时代的跃迁,塑造了肩负使命感的中国军人群像。“真诚的态度是创作的首要前提。”刘晓世认为,创作者应当做现实生活、时代变革的目击者和真实的记录者,通过作品传递力量和勇气。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走进生活深处,让电影作品表现五光十色的生活面貌、丰富动人的内心世界。导演苏亮在毕业多年后拍出第一部电影作品《学爸》,每逢剧本写作陷入瓶颈,他就跑到学校门口与家长们交流。“尽可能地走进生活深处,做一个有心人,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设身处地理解观众在生活中的渴望与追求,创作视野总会新鲜且丰富。”苏亮说。

  心怀观众

  增强电影共鸣能力

  “观众”是本届论坛研讨中的高频词。不论身处电影产业链的哪一个环节、哪一个岗位,与会者都反复强调“心中装着观众去创作”,用真诚的表达赢得共鸣,用最好的作品回报观众。

  心怀观众,因为他们认识到电影承担了重要的社会价值。多名与会者谈到,一部好电影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论导演、编剧、演员,还是幕后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电影握有可以感染人、影响人的力量。电影《孤注一掷》取材自众多真实的案件,主创进行大量的采访和调研。影片揭露电信诈骗的套路,目的在于引起观众的重视,由此在生活中提高警惕性。在创作《消失的她》时,主创团队首要关注电影传达的价值观。“社会意义是电影所肩负的最重要的意义,电影人应当怀有使命感。”青年导演崔睿说。

  心怀观众,要求创作者不能墨守成规,不断创新叙事手法和美学表达。“让电影具备必须在电影院观看的特质。”曾在国外读书工作近10年的崔睿,体验了国外不同的拍摄技术和制作体系。他看到,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更迭。“观众们不再一味追求视觉奇观,而更看重精神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鸣,以及美学上的独特性。”崔睿说。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把公路喜剧故事“搬”到海外,《唐人街探案》用“喜剧 推理悬疑”尝试类型融合,《热烈》让喜剧与街舞相融合,这些影片的制作人陈祉希谈到,打开对类型创作的想象力,不断拓展电影艺术的上限,创作持续升级才能满足观众期待。

  心怀观众,应当了解观众,更好地服务观众。《流浪地球》上映后,郭帆团队组织了问卷调研,了解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他们发现,观众的信息消化能力迅速提升,更偏好快节奏、高密度的电影。于是,他们创作出内容含量比第一部高出3倍还多的《流浪地球2》。除了常规的城市路演,他们还走进30多所中小学校,与孩子们共同观影交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幻的种子。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找到当代观众的兴趣切入点,让观众们从富有新意的故事中感受诗人与自己的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呼应。”电影《长安三万里》导演邹靖说。

  群策群力

  培厚电影产业基础

  拍电影是一个合力的过程,创作生产阶段需要各个工作部门的配合,上映时需要制片、宣发、院线、影院等形成合力。中国电影市场做大做强靠这样的群策群力来实现,以创作为龙头,产业链各环节相互支撑,才能构建完整的电影产业格局,电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愈加厚实。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多名与会者十分感慨,第一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以60后、70后为主,如今的电影新力量由80后、90后承担主力。近10年来,在诸多举措的推动下,宁浩、吴京、乌尔善、陈思诚、韩延、郭帆、路阳、张冀、董润年等一大批导演、编剧脱颖而出,创作了大量近年来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好评的作品,逐步成长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他们以自己的创作经验主动培养电影新人,如坏猴子、七印象、壹同制作、梦将军等制作机构,已经组建起比较成熟的人才发掘培养体系。

  科技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再到如今向着虚拟化发展,电影技术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动画电影技术非常重要,绚丽的画面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动画之美。越来越多新技术出现,比如虚拟拍摄、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动画电影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让创作者有更广阔的空间。”动画导演赵霁说。

  本土视觉特效一度成为电影工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电影视觉特效又是一个复合型行业,需要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复合型人才。10年间,电影人孜孜不倦,综合能力大幅提升。“近几年,中国数字特效团队已经全面主控中国大片的创作和生产,一批故事好、视效好、市场表现好的佳作接连涌现。”墨境天合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视效总监徐建介绍,数字特效不再是幻想类电影的专属,很多现实题材电影也大量采用数字特效等技术手段。

  沉淀已有成绩,分享创作甘苦,探寻未来方向。通过深入交流,与会者更加明确中国电影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建设电影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

  “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中国电影而言,新力量强,则电影强;新力量强,则电影事业前程似锦,充满希望。让我们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在建设电影强国新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5日 13 版)


编辑:陈莹

网站地图